夏至一陰生
文•吳鈞洋
陰陽之極生盛衰
我國以農立國,為求風調雨順有利耕作,自古以來先賢就對大自然的時序變化極為留意,那怕細微到感觀察覺不到的「內氣」交替,也納入耕種計算程式中,一年之中制定:「十二節令和十二中氣」的四季定律紀錄,深奧的陰陽理論蘊藏在其中。
先賢有一本論盡箇中細節的著作名:黃帝內經,除了務農者視作「手冊」外,更適用於人體醫學;是中國醫學的經典。後來被社會列入九流術士的玄學從事者,更將這本名著奉為「天書」。
冬夏是寒暖兩極的分野,陰陽理論的「陰」;就是泛指寒冷的冬天,「陽」則泛指炎熱的夏天。一年之中;每到最寒最冷的時候;一點陽暖氣就會萌生,同樣每到最炎最熱的時候;一點陰寒氣就會醞釀。有所謂陰極陽生,陽極陰生的理論乃基於此而成立,前者在農曆十一月大雪節令至十二月小寒之間;取中氣定名:「冬至」,後者在農曆五月芒種節令至六月小暑之間;取中氣定名:「夏至」。舉世聞名的:「八卦圖」描繪出整個陰陽交替變化(附圖)。
整個八卦圖由黑白兩面組成一個圓形:全黑一面「陰)透出一點白「陽的萌生」;全白一面「陽」透出一點黑「陰的萌生」;意義上就是陰極陽生和陽極陰生;冬至和夏至正是其中:白點及黑點的陰陽極交替樞紐。
現實生活中,在極寒泠和極炎熱的季節;分別到達冬至和夏至中氣時候,年輕人和壯年人不會有多大的變化感覺,極其量冬至之後活力稍見增加;夏令之後略感疲倦(這就是陰陽滋長的體能感應)。然而對於老年人;體質差的人;特別大病纏身的人來說;身體感覺及病情變化卻極為明顯,例如:冬至之後,老弱者精神方面顯著好轉(飲食滋補物會感覺燥熱);大病者病情可以穩定下來甚至逐漸癒痊(俗語所謂:過得了冬)。相反來說;夏至之後,老弱者卻開始覺得精神萎靡不振,腰酸骨痛增加(飲食滋補物會略感精神;有所謂:夏至狗無地走,就是老饕趁夏至陰氣初萌食狗肉進補之喻);至於大病者到了這個時候病情有沉重惡化[象;甚至有些惡病者熬不到冬至就撒手塵寰(俗語所謂:過不了冬)。
運勢起落氣數定
由此可以體現得到,陰陽變化是循序漸進,無聲無息地來臨,切勿以為天氣炎熱就表裡皆熱,天氣寒泠則內外均寒,卻不知道在極熱極寒天時之際,極端已經在醞釀萌生中。
「陽極陰生;陰極陽萌」的效應,既然能在人類體內起著陰陽交替的支配力量。同樣地,在人類社會各層面,不同時候都有陰陽交替在進行中,盛衰互換滋長,形成了一種哲學,因而催谷了f史進程。
運程交替看夏至
我國先賢將世界運程區分出180年(上中下)元作一個循環,每一個單元管60年為一「甲子」,20年為一運,合共:三元九運。每當19年將轉運之際;由立春到夏至屬於運程交替空間;這段期間既脫離上一個運程管轄;又未正式進入新的運程,引用廣東人俗語:兩頭吾到岸兼夾無皇管,正是指此銜接過渡期。人類在逢十交替運的時候,往往會發生不幸事故,同樣世界運程在要交而未交上的空檔期間,會有更多天災人禍瞬息間降臨。例如:今年2003年於下元七運最後一年,過渡入2004年八運之際,立春後先發生中東戰爭,繼而SARS病毒為禍世界,整個夏至 (國曆6月22日交夏至) 前五個月,世界無一角落是寧土。也不知交入夏至後世情將如何,是噩運持續抑或好運將至?
試列出夏至日四柱以查察偵測:
庚 丙 戊 癸 (夏至日四柱)
寅 寅 午 未
今年由立春日至農曆五月份,不論流年流月八字無不木火俱旺金弱水缺。此無他,皆因今年癸未流年屬於土剋水年份,同時癸未一柱也剛好是「水地比」卦數暗合16水生成數。既然半年來火炎土燥剋金洩水,太歲被侵犯太過,非到立秋庚申強金氣旺月令,恐怕世界災難尚有餘波逞惡,而不輕易消除。
夏至八字四柱還是木火旺逾其度,慶幸的是:地支兩寅木暗沖出申金,午火乘申金水長生在其中而沖出子水;時干庚金屹立承接地支虛神,再加上夏至一陰生,一如上文所強調:陽氣最盛之際,陰氣已在萌生(是八卦中白中藏黑點之象)。相信交入大暑中氣後(國曆7月23),世界運程有機會好轉,至少大規模戰爭不會再打起來,流行性疾病也將緩和受到控制。
別的地方先不論,只就中國而言,東西長江水於夏至前後貫通蓄水而通航,互動效應之下;南中國海水源也將自南繞東抽調而匯流。
水源充足自然可以救助流年癸水太歲的偏枯局面,待農曆六月將盡之時,金神進氣當旺;金水相生有如魚水交歡,極相信,國運將會有一番新景氣由此滋長,連同香港也會逐漸消災解難。
然而要強調一句:香港只不過可以逐漸消災解難,離繁榮興盛尚遙遠不可及。